有位30歲左右的病友L小姐,頭頸外科劉醫師術後會診我做後續處理,L小姐典型乳突癌,病理報告載明4公分,頸部第六區淋巴取樣5顆皆呈現陽性反應,此外免疫組織染色bRAF V600E 呈現陽性反應。L小姐沒有明顯症狀,但在1年前自己觸摸頸部發現比較腫,曾經在基隆某醫院檢查發現甲狀腺節結2-3公分左右,細針穿刺結果是非典型病變 Atypia with undetermined significance (也就是常說的AUS),於是她來本院內分泌科門診,呂醫師第一次檢查細針穿刺結果也是非典型病變 AUS ,但幾個月後再次穿刺發現是疑似悪性。L小姐選擇先單葉切除+頸部淋巴取樣証實是悪性,但大小4公分(此點我親自致電病理科醫師,收到病理同仁之再三確認),單葉切除後3週左右,劉醫師進行另一邊甲狀腺切除(雖然沒有悪性,但甲狀腺偏大),最後病理分期pT3aN1aMx。目前計劃1個月後接受人工甲促素輔助之放射碘治療,但L小姐很好奇為甚麼是4公分,術前影像是2.7公分,病理分期從原本pT2到pT3a。
這個案例幾點值得關注包括(1)術前術後的腫瘤大小差異,(2)年齡不大,但腫瘤不小,(3)沒有家族史但病理發現bRAF突變及淋巴陽性。
後記:所以我常鼓勵朋友自己要常常觸摸頸部並且照鏡子做吞嚥口水的動作。典型病變 AUS 常是悪性的前兆千萬別忽略。